<h1>中国书画网</h1>
首 页
网站简介
历代书画家
近现代名家
当代名家
院士展厅
分类展厅
书画销售
人体艺术
书画知识
联系我们
 
最新动态
+ 艺术动态
+ 书画征稿消息
+ 全国展览获奖入选名单
+ 拍卖消息
+ 书画展览消息
+ 书画收藏
+ 艺术争鸣
+ 书画新闻
参展指南
我要参展
参展须知
 
 
 您现在的位置: 大中华书画网 >> 书画知识 - 借“苦禅金石缘”反思当下

借“苦禅金石缘”反思当下

出自:中国书画报2010年第23期    发表时间:2010/4/1 20:41:46    点击率:3533

本报讯 (记者 李文慧)在3月24日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的“苦禅金石缘——李苦禅先生收藏金石碑铭拓本与题跋展”的开幕式上,中国美协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的发言耐人寻味。他表达了这次展览带给他的震撼之感,同时表达了对李苦禅先生毕生奉献金石学的敬仰之意。他说,通过这次展览,可以索引苦禅先生书画作品中的金石味、厚重感的源头,由此反观当代的一些中国画作品,缺乏的正是这种金石味、厚重感,虽然色彩艳丽,却细腻绵软,像在营养液中泡大的植物,失去了土壤的培育。离开“土壤”的作品,禁不住风吹雨打,禁不起时间考验,根不会深,叶也不会茂。

  这的确是一次非同寻常的展览,因为80件展品中没有书画作品,全部是为完成创作打基础的碑与帖,是“金字塔”塔顶下面的那一堆堆基石。这些“基石”在时间上跨越先秦、两汉、魏、晋、隋、唐、宋、明、清各朝代,洋溢着金石之美,古朴而浩瀚。如果将它们与“李苦禅”这个名字并列,它们便以自己的厚度积累出了塔顶的高度——那些“一洗万古凡羽空”的雄鹰,就是画家踩着这样的基石画出来的!继而引申出金石学在当下传统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换言之,就是传统对于当代书画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苦禅先生的儿子李燕告诉记者,苦禅先生一生都在临习碑帖,直到去世前六小时还在临帖。他更加重视搜集整理金石拓本,虽历经劫难,矢志不移。展出的石碑铭拓有魏文殊般若碑,有汉礼器碑,有高唐州重建庙学记碑、好大王碑、三国魏上将军曹真残碑、秦石鼓文原拓本、郑文公碑、散氏盘原拓本、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两种拓本、唐李阳冰篆皇帝祠宇等等,是从苦禅先生丰厚的收藏中遴选出来的。李燕环顾着挂在四壁的拓本,感慨地说:“苦禅先生生前从没想到他每天摩挲的这些‘宝贝’会有一天这么大规模地展示出来。他若能活到今天,看到这个展览,一定会像孩子一样地笑出声来。”李燕把这些刻碑称作“会说话的石头”,他说这些“石头”正是培育中国优秀书画家的最肥沃的土壤,苦禅先生的艺术成就就是佐证。

  据王明明介绍,举办这次金石碑铭拓本题跋展结缘于去年同期在北京画院举行的李苦禅艺术作品展。那个展览中,他与李燕说起苦禅先生画风中的金石气,李燕便提到了这些碑拓。他听后精神马上为之一振:明年此时就办这个展览!

  苦禅先生身受当时人文环境的熏陶,并受恩师齐白石的影响,深深有感于金石之美,数十年来对金石学和金石审美进行着锲而不舍的探索,尽毕生之力收集和研究金石拓片,并从中汲取了丰厚的“金石美元素”,将之化为自身艺术的灵魂。他认为,金石美是人类师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一种审美追求。金石文字虽多历经风雨泐蚀,但历久弥新,内涵深刻隽永,习书画者若能常常摹写金石拓本,细审其美,自可创造出具有金石韵味的书画作品来。他从这些金石拓片之中探索研究中国书法发展的种种脉络痕迹,为中国文字与书法艺术的演化、史学论证正本清源。他在跋《鲁孔子庙之碑》中写道:“此碑微兼篆隶,亦字体变通之特出者。笔画灵活,构造自然,如天真小儿,行止无定。习此碑者宜与《曹子建碑》列为一门。”

  王明明表示,在对金石文化研究沉寂多年的今天举办此次展览,不仅仅是为了回顾中国金石文化的历史,更需要从中体会和了解苦禅先生这位艺术大家是如何不断提高自己的国学修养,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元素融入自身创作之中而别开生面的。他希望以此展为契机,对当下的传统书画教育和创作进行深刻反思。

  这次展览由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李苦禅纪念馆、李苦禅艺术馆联合主办,张思卿、欧阳中石、廖静文、郑闻慧、杨晓阳、林岫等有关领导和书画界知名人士出席开幕式。此展由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将于4月14日结束。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联系 | 本站章程 | 版权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方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 2008 -2010 汉唐书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6093847号-1 
总部:中国·北京 事业发展部:广东·惠州  联系电话:0752-2356123 邮箱:zhsh5000@163.com
中国文明网